津西钢铁集团成功参股曹妃甸矿石码头三期工程,不仅结束了这家地处河北内陆的民营钢企无码头的历史,也成为今年以来其一系列眼花缭乱收购行动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民营钢企掌门人——津西钢铁集团董事长韩敬远,正将企业推向产业重组的深水区。
津西钢铁集团针对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推进兼并重组工作。这表明,在型钢生产领域形成优势后,津西钢铁开始注重优化自己的产品结构。
除了对外声称的收购目的是为了产品结构优化外,迅速“做大企业规模”的目的显而易见。津西的目标是,今年年底,实现1000万吨的生产规模。
河北省近期发布的《关于控制钢铁产能推进节能减排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措施》重拳推进兼并重组。措施规定:到“十二五”末,河北现有88家钢企将减少为10家。“力争省内生产规模排名前5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省产量的比例提高至2015年的75%以上”。而津西钢铁2009年粗钢产量仅次于河北钢铁集团和国丰钢铁,在河北省排名第三,但还不足1000万吨。
津西钢铁坚持高端超越原则,选择马钢、莱钢、安钢以及我市国丰、德龙等同行业中设备规模技术水平相近、成本指标全国领先的企业作为赶超目标,设置对标参数,制订赶超路线图和时间表,持续攻坚,成本指标不断优化。据津西钢铁公司企管部部长孟宪海介绍,去年1至5月,津西铁前成本在全省41家重点钢铁企业中排名24位,今年已经跃升至1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