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研究

 
 
一、企业集团及其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企业集团的内涵与特征 
  企业集团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二战后的日本,起源于战后被解散的财阀,其成员企业以银行为中心,通过相互持股、系列融资、董事派遣、社长会等手段重新聚集起来的企业群体。因世界各国企业集团的具体形式不同,并且其内涵和外延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现在学术界对此仍无定论,但是都没有摆脱将企业集团视为一种企业群体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也无法脱离“用于对付市场失败与内部组织失败的制度创造”这一本质。国家工商局将中国的企业集团定义为:“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具体来说,企业集团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资本是主要联结形式 
  企业集团以资本作为内部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主要联结纽带,资本纽带的基础是股份制。只有股份制才能把各成员单位的资本联结起来,没有股份制就没有资本联结,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团。 
  2、多层次并存 
  企业集团多是通过兼并、投资、控股、参股、联营等方式形成的。根据紧密程度可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等,从而构成母子公司关系体制。 
  3、由多个独立法人组成 
  企业集团中内部各成员企业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其成员都是法人,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 
  4、规模巨大 
  企业集团资产占有量一般都大,资本力量雄厚。企业集团一般具备多种经济功能,经营多个系列的产品,在多个地区或国家生产和经营,规模巨大。 
  5、规则性或契约性 
  参与企业集团的企业都需要遵守特定的组织章程或相互间共同承认的办事规程,当然也要符合国家法令和政府政策的要求。 
  6、财务活动复杂 
  企业集团内部分级核算,财务核算单位多。企业集团大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集团内部单位众多,生产经营门类繁多,具有各自经济责任和权益,具有多种经济模式和核算形式。因此,在财务管理上不同于单一企业,其管理的内容更为复杂。 
  企业集团的类型可谓多种多样,根据企业集团是成员企业间相互持股还是集团母公司对下属成员企业单方持股,可以将企业集团分类为相互持股型企业集团和单方持股型企业集团。由于电力企业集团属于后者,这里主要讨论单方持股型企业集团中的一种,最常见的母子关系型企业集团。 
  (二)企业集团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集团本身并不是一个法人实体,没有自己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而是一个主要通过资本纽带连接在一起的企业法人联合体,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血缘纽带是资金。而企业联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集团整体经营的绩效,优化集团资源配置,以实现资源耗费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企业集团整体价值最大,最终达到单个企业所无法达到的综合经营效果。因此,与一般的单体企业法人相比,企业集团更需要有科学、完善的管理,而这些又必须以严格的控制制度为保证。重视控制,建立完善的控制制度是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越大,控制的重要性也越大。一些成功的国际跨国公司将控制看作为血液对生命那样重要,看作公司成功的秘诀。企业由于失控造成的巨大损失甚至全部倒闭的教训却为数不鲜。而企业集团控制的手段很多,例如,企业合同控制中的托管及许可证协议、技术控制、人员控制等,而财务内部控制是最基本的方法,它最能贯彻到集团管理的每一个方面。经济学家闫培金曾说:“解决企业心腹之忧,铸就领导驾驭之能,建立科学管理体制,内部财务控制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因此,企业集团控制的主要方面是财务内部控制。 
  但是,企业集团规模之大、组织结构的复杂、管理链的增长,企业集团整体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受到挑战。企业集团失控的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造成很大的冲击。1995年,英国著名的老牌投资银行—巴林银行被迫宣布破产,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总部对海外分支机构控制存在缺陷,美国世通公司的财务舞弊丑闻也与控制薄弱有关,特别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大缺陷侵蚀了内部控制防错纠弊的免疫能力,导致了巨额的财务舞弊案的发生。我国前些年知名度颇高的巨人倒闭,总裁史玉柱在反思巨人集团的失误时,曾指出对子公司的财务失控加速了巨人的倾倒,子公司私自坐支贷款,财务丢失严重,财务账不能及时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特别是低价抛售货物、应收账款已结账但仍挂账反映,甚至发展到几个分公司的经理将公司资金卷走。企业集团一旦失控,必将对我们的经济生活造成重大的影响。 
  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每个工作环节各不相同,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内容、范围进行控制。而财务内部控制是一种价值控制,可将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业务活动相结合,进行综合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堵塞经营管理漏洞,提高财务执行力。因此,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内部控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1.财务控制构建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财政部2009年7月1日将在上市公司(同时鼓励其他国有打中型企业试行)施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将明确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概念,提出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规定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内容在于对企业经济运行的控制,而控制的主线是财务控制,这是由财务信息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普遍性和基础性决定的。因此,财务控制职能是企业控制职能中的一项最初、基础的职能。 
  2.财务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有不同的表述:从财务要素分析,财务管理的内容有资产、权益、收益、现金流量、财务风险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对于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比较集中的观点是:①以财务决策为核心;②以资金筹措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决策,资金运用上的投资决策和资金分配上的股利决策为核心。而我们主张以内部财务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3.财务内部控制好坏决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是为促进企业的有效营运,确保各部门都能充分发挥其职能。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股权的分散、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以及管理阶层的形成,内部控制的目标趋向多元化。2009年7月1日将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提出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金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即我国内部控制目标包括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率与效果,以及实现发展战略。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通过内部控制合理保证企业提供信息真实客观、提供可靠的信息。可见财务内部控制的好坏具有直接、具体、能够切中要害的特点。 
  4.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实现的保证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促使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要保证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就必须对企业财务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节。同时,企业财务计划是在财务活动开展前做出的,由于财务活动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因此,企业财务计划很难做到天衣无缝,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这一切,往往要在财务活动的控制过程中才能发现,要通过对财务活动的控制,才能得到调整。因而,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积极、可靠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财务管理中,如果仅限于确定合理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而对实施预算的行动不加控制,预定财务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财务预测、决策和预算是为财务控制指明方向、提供依据和规划措施,而财务内部控制则是对这些规划加以落实。财务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管理,没有控制,任何预测、决策和预算都是徒劳无益的。 
  财务内部控制从20世纪30年代及以前的内部牵制阶段逐步发展演变到21世纪以来的企业风险管理阶段,已形成了其独有的一套方法体系,为人类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要保证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正常运转,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内部控制方法。 
  (三)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典型研究 
  分析国内外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经验,对于电力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将提供有利借鉴。 
  1、国外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从国外研究来看,国外对集团财务控制理论研究的焦点是集团企业财务控制的合理性以及财务控制的手段。其研究成果散见于企业理论、代理理论、产权理论、财务管理理论、企业并购理论、跨国公司理论等,其中有的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系统、深入研究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专著尚不多见。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集团已经具有了相当巨大的规模。这一时期,财务控制理论和企业集团的发展结合起来了,集团总部对子公司的控制尤其是财务控制成了核心内容,理论主要集中在集权和分权的理论研究与财务控制手段的研究上。一些研究学者认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结构的复杂,分权管理的出现成为必然。分权管理可以为下属企业的经理人员提高一个学习管理技能的机会,而且在下层的信息质量比较好,有助于提高决策的质量和速度。而在集权管理体制下,信息传递速度比较慢,而且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样降低了决策的时效性。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对于像跨国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而言,财务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因此对于财务应采取强有力的集权控制,而在生产经营方面可以适当放权,况且互联网的发展给财务的集权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财务内部控制的具体手段方面,己经有很多手段得到了实际运用,比如财务总监委派制、外部审计监督、预算控制等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他们也关注到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经理人员会采取各种不利于公司发展的行为,因此对公司进行财务控制最好的手段不是对经理的外在的监督和控制,而是利用有效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公司经理人员的业绩,并以此为依据对经理人员进行相应的激励来达到从内部约束经理人员的目的。他们认为恰当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能综合反映公司业绩,但也应该运用非财务指标,对具体过程进行控制,以弥补财务指标的不足。
来自CHINAACC

 

本文地址://ipo.askci.com/news/201202/021732355219.shtml

SSI ļʱ